谈“切”色变,你问我答了解“它”

在ICU里的部分患者中,可能长期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功能及吞咽咳嗽功能障碍,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但很多家属往往陷入纠结甚至抗拒的情绪,担心会导致患者从此不能讲话,生活质量下降,很多人认为气切如同割喉,残忍而恐惧,因此很多人谈“切”色变。今天就带大家大致了解一下什么是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在机械通气的危重成人患者中进行的人工开放气道的手术,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手术需要切开颈段气管,放入硅胶套管或金属气管套管,简称“气切”。主要目的是解除喉梗阻,恢复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换气功能,便于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

01气管切开的时机?

在耳鼻喉科文献中,建议在插管后3天内实施气管切开术,以保护喉部免受插管损伤。这一建议是基于视觉观察到的喉部和声带的黏膜损伤在3~7天内严重。如果在几天内从喉部取出导管,这些损伤的可以完全愈合。如果继续经口插管,导管的放置时间超过1周,视觉评估的损伤进展,疤痕形成,功能异常(声音改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对ICU床位需求的增加以及ETT新型材料应用,气管切开术在气道损害和通气衰竭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

02已经进行了气管插管,为什么还要进行气管切开?

与气管插管相比,气管切开可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的需求,有助于呼吸机脱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推荐: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更换气管切开。长期需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是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一般定义为大于7天)且插管有助于改善预期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还有些患者因声带麻痹(声门不能完全闭合)或是因为颅脑病变导致意识障碍、吞咽呛咳能力受到影响导致不能有效咳痰、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需要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开放气道的患者,就应该考虑行气管切开术了。

03气管切开会不会让患者感到痛苦?

气管切开术难度不大,通常在ICU病房床旁完成,安全程度高,属于小手术。气管切开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充分静脉麻醉及局部麻醉,因此手术过程中患者一般不会感知痛苦。气切通道稳定后相比较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可能造成牙齿脱落、环杓关节脱位、咽喉部、会厌感染等,并且不能经口进食而言,气切是相对舒适的。气管插管时患者需要大量镇痛镇静药物维持,而气切稳定后,可以逐渐减量甚至暂停镇痛镇静药物;切开后,有条件吞咽能力好的患者可以经口进食,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04气管切开的患者能不能说话交流?如何进食?

因为气切套管位于声门下,气流不再经过声门,所以,气管切开期间,患者不能说话。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我们可以准备纸和笔,通过文字书写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如“点头”就是“对”的意思,“摇头”就是“不对”的意思等。神志清楚、吞咽功能好的患者,仍可以经口进食,但是在进食的速度要慢,同时要注意有没有呛咳,吃的量多不多。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医护人员会给病人从鼻腔插一根胃管,通过胃管给患者注入营养液,保证患者营养供应。

05气管切开后是不是永远就不能拔管了?

如果患者此次上呼吸机的病因去除后,自主呼吸、咳嗽咳痰能力恢复,呼吸、血压等相关指标都达到脱机指征,我们就可以进行脱机测试,如果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原发病改善,肌力恢复,咳痰有力,吞咽功能良好,可以尝试拔除气切套管,重新恢复完整的闭合呼吸道系统。若经过堵管试验没问题的,拔管后数天左右伤口自行愈合。总而言之,气切是积极治疗病人的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综合判断,选择最优化的合理化的方案。如果家属一直认为气切会造成长期卧床而拒绝,最后受伤害的是患者及其家属。经过以上介绍希望家属能够认识到气切对延续生命的重要性,需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